2015年11月8日 星期日

虛耗情緒的歷史時刻


台灣在自己擁有足夠條件「避免成為強國棋子」之前,談再多的統、獨、一中各表,都是虛耗情緒,氣壞身子什麼都沒做。要統,美國不會同意;要獨中國一定打過來,美國不會為了要維護台灣的獨立與中國交戰 (若是為了南海勢力或許還有一點點可能吧)。除非我們真的在經濟衰退的劣勢下,為了捍衛國格主體準備好要打仗了。

今年3月,聽到內地「基礎不牢,地動山搖」的放話,我第一個反應也是十分不悅。中國再三承諾和平崛起,遇到台灣又開始高調行恫嚇之實,但那時候國內外沒有一個台灣政黨、團體能做第一時間回應。


台灣是中國與美國在亞洲一起追的女孩,外在條件好,壞就壞在有藍綠這對攣生兄弟。意識形態互攻的兩黨政治,讓台灣成為戰略地位極佳,但內在卻趨於平庸的國家。不管是馬英九在馬習會上得到「兩岸形式接氣第一握,顯得有些沾沾自喜」的表現,和蔡英文「挾帶多數民意,彷彿就是所有民意」的回應,都讓我更加確信這一點。台灣若想走出統獨的宿命,那真的不能跟著兩黨在這二元的命題中不斷重返憤怒。

目前,我無法相信有哪一個政黨可以純粹為了島上人們的未來著想。在這方面我有點悲觀。從候選人的論述看來,唯一一項可以十分肯定的 : 我不太確定自己正在投票給一個什麼樣的人、政黨。因為實際作為上沒有讓多數人的生活得到改善,精神上也沒有感召多數人投入一項很真實、非形式化的行動。兩岸真正有感的交流,可能還是民間/個人做的比較多。


當政治已經不是實現理想的場域,就成了演戲的檯子。中國希望在20~30年內實現美中勢力平衡,首先要把美國人趕出12海浬,再來就是200海浬的專屬經濟區。目前看起來最需要拉攏的,就是台灣。馬與國民黨當然樂於配合演出,握手長達81秒,原本就是要被操作成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的drama。像林中斌老師說的,象徵兩岸的資源要開始進入不停統合。有可能你我未來的老闆都是內地人,官員也出現了內地人,這是時間表的問題,看起來沒有一國可以阻擋。

馬習會並非為了加快統一時間表,像許多評論家提出的,是為了南海。在時間表上,中國有的是時間。在這同時,台灣為了經濟發展與中國的相互依存會越來越強。拖得越長,台灣政府要逆轉政策,舉國的痛苦就越深,包括那些虛耗的情緒。

當發現每件事都攸關政治、權力無所不在,台灣的尊嚴、個人的主體性還是要靠多數人集體捍衛自己的專業和產業,經濟上和世界的人合作,政治上和中美曖昧。必須想想哪些情況下,可以不用談到台灣就一定要扯中國? 那些路在不需要刻意繞過中國的狀況下,就直通世界了? 


記得在一次訪問詹宏志的場合中,面對中國強勢的電商發展,他對PChome和台灣未來電子商務很有信心。我那時的第一個反應是,這是哪來的自信?「每個國家都積極的想要搶攻對岸商機,但試想擁有那樣規模的經濟體與運作模式的國家,放眼全世界頂多兩隻手就數的完。台灣長期以來都被中國over-shadowed了,其實台灣的模式反而在世界上是比較實際、有拓展性的,不需要妄自菲薄。而我現在想做的就是把這個架構及這個生態圈慢慢整合起來。」他很有自信地說,「全世界會慢慢清楚,要學的不是中國,反而是台灣。」

我總覺得目前台灣人集體善於捍衛的,不是這個島的生存之道,是相對較不複雜的正義流程,而且還意外地凶狠。( 除非你能像蔻蔻一樣捍衛自己的專業,在那樣的場合可以堅持提出眾人心中的疑問,最終不會是在一旁訕笑的那位。) 那是一種善意的種子,不小心在情緒的肥料被催生長大了。有時沒有達到良善目的,反而因為二分邏輯成了霸凌,還自認是覺醒的一方。


我深深覺得這非常要不得,對自我的探索、社會整體實力提升毫無幫助,反而是負擔。不管是年輕人,老人都一樣,這個島上情緒已經很多,不差你(我)一個。已擁有地位的意見領袖更要三思而後言。已經擁有流量的平台就放過讀者吧。


沒有留言: